前幾天在babyhome看到一篇文章

內容是一個幾乎足月大的寶寶在生產過程中吸入胎便,發生不幸的消息.

古人的諺語形容生產的過程很驚險真的一點也不為過

這一個畫面讓我回想起,當初生弟弟時,

弟弟一呱呱落地馬上就ㄣ了一堆胎便

弄得整個清理台滿是大便還有紀念卡也沾到黃漬.

以正常情況來說,娃娃通常是出生後才解出胎便

而所謂「胎便吸入症候群」,就是胎兒吸入被胎便污染的羊水,

造成其呼吸的困難、肺部疾病,甚至會引起呼吸道併發症。

雖然現在的醫療技術很進步,但是準媽咪還是要多具備一點知道

才能捍衛自己與保護寶寶

如果寶寶已發育完全足月可生,在媽媽體內已有不良的變化

如臍帶繞頸或胎兒已有窘迫的現象.

必要時真的要堅持剖腹生產

因為多待在體內一分鐘都是危險

不如擇日產生趕緊相見歡,比較實在.

文章轉載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3257390&bid=8

從文字表面來看,胎便吸入症候群是指胎兒吸入胎便到氣管內,而引起發肺部的發炎及破壞。其實在1970年代,很多婦產科醫師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強烈推行若是在羊水內發現有胎便時,在胎兒剛剛產下尚未發出第一次哭聲時,就應該盡力將胎兒的鼻腔及咽喉內的胎便抽吸乾淨,必要時還要請小兒科醫師幫忙將新生兒氣管內的胎便抽吸乾淨。
胎便吸入對新生兒的五大影響
呼吸道阻塞
肺炎
肺膨脹不全
臍帶損傷
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
醫護人員的處理措施:
胎兒仍在媽媽體內時:
不間斷的供給氧氣及輔助換氣。
媽媽採左側躺姿勢。
胎心音監測器24小時監測。
胎心音不穩時,視情形準備剖腹產。
娩出母體後之即刻處理:
給予氧氣使用。
予抽吸氣管,並觀察抽吸物的量及顏色。
小兒科醫師隨侍在排,視情況給予急救處理。
經小兒科醫師判定後送嬰兒室、新生兒觀察室、新生兒加護病房觀察。

生產前羊水有胎便出現,對醫護人員來說或許不奇怪,不過也不能因為如此而忽略了這是一種不應該在未出生前就出現的徵象,因此本該保有警戒的心態,當羊水出現胎便,對胎兒並不會有立即的危險,透過胎心音監測是否正常,可以知道小孩還未因吸入胎便產生缺氧,但還是應準備盡早生產,因為胎兒隨時有吸入過量胎便的可能(切忌施打無痛分娩,因為會造成產程延遲),但若胎心音發現嚴重窘迫(如同窒息),則表示胎兒正吸入胎便有缺氧危機,此時應即刻施行剖腹產,因為胎兒隨時會因為窒息而斷送生命,即便救活了,也會因腦缺氧變成嚴重腦性麻痺的後果。
婦產科醫生在接生時如果看到有胎便且胎心音嚴重異常,該注意而不去注意,未作緊急處理,導致胎兒死亡或重殘,那和公然殺人又有何兩樣,但即使殺了人又如何,大間醫院都有醫療團隊,殺人醫生只要把問題丟給醫院處理就好了,他只要推說是先天或機率造成的,和他不相干,反正醫審會也會站在醫生那邊,家屬要告醫生就如同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不可能有贏的機會,到最後只能默默的背負痛苦,若孩兒變成重殘,對原本經濟就不好的家屬而言,就如同雪上加霜,實質上的經濟壓力及心理上無情的折磨,可能造成多少家庭的破碎,孩子一生本應有的美好生活也完全葬送了,只能一輩子癱瘓在床上,亳無意識的了其一生,這一切的一切,就只因一個婦產科醫生的小小疏失而引起,這就是社會的不公。

早產是新生兒的最大死因,對足月的新生兒而言有兩個最危險的狀況:胎便吸入和肩難產的併發症。

胎便本來應該要出生後才排出,若因為缺氧、太過成熟、臍帶受到擠壓的反射反應就會提早排出。
大約百分之廿左右的羊水會有胎便污染,以前認為這些胎便若在生產時被吸進去就會導致新生兒肺部受傷,無法呼吸造成缺氧,甚至死亡。

所以新生兒在還沒有開始呼吸之前,產科醫師或護士會將胎兒口鼻抽吸乾淨,再讓新生兒開始哭以減少胎便吸入的機會。但為什麼還是會發生呢?

現在認為會產生胎便吸入症候群的新生兒,可能早在陣痛前就已經吸入造成肺部傷害了。
也就是說在發現胎心音窘迫伴隨胎便污染時,緊急剖腹產已經無法降低胎便吸入的機會。

難道會造成胎便吸入的新生兒一點預兆都沒有嗎?日前能夠找到的危險因子只有過期妊娠和羊水過少。
羊水過少的部分沒有辦法改善;過期未生產則可以用催生來避免。現在大家都在強調回歸自然,但在避免過期生產所引發的新生兒罹病率,適時的催生是有必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寶貝媽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